“我这一生都交给了党,干什么都跟在部队一样。干一行,爱一行,干什么都要搞出个名堂。” --王光连
王光连: “百枚功章”老兵退伍不褪色
今年92岁的老英雄王光连, 17岁参军,19岁入党,抗日战争扛过枪,解放战争负过伤,抗美援朝跨过江,退伍之后,担任22年的村支部书记,带着村民搞生产、兴水利,让全村在县里第一个全民通上电。他卸任后又组织“老党员护林队”,义务看护16年集体林木财产。被县委授予“红旗党员”,群众评为出彩位庄乡人等多项殊荣。
戎马生涯,打仗总冲最前面
抗日战争,他所在连队,一口气儿从日本鬼子手中夺走5座县城。解放战争,已经成为连长的他参加了淮海战役,带着106个弟兄上战场,20个昼夜不下火线,泪流满面的老人回忆道。“这次战斗,最后只剩下36人,我当时也受了伤,弹片从胳膊里这边进那边出。”老人边说边给我们指着胳膊。随即,7天7夜急行军过长江,直奔福建、两广、后又云南,身上留下了6处伤疤。在解放郑州的战役时,他所率领的连队活捉了642个俘虏。
当战火燃烧到鸭绿江时,顾不上回老家看一眼,王光连又赴朝作战,坚持抗战3年零2个月。在上甘岭战役中,王光连担任志愿军十五军132团一营副营长与敌军作战,战争环境十分艰苦,根本没有水喝,肺部因此穿了三个孔,他不顾身负重伤坚守阵地12天,
戎马生涯近14年,王光连战果累累,在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,荣立一等功一次;千里追击至福建,荣立一等战功;解放两广,荣立一等功一次。获得淮海战役纪念章、解放华北纪念章等近百枚奖章,还荣获好几份功劳状,其中一份是由前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秦基伟亲笔签发的功劳状,原件已经被省军事博物馆收藏了。除了荣誉,王光连身上还留下7处枪伤,肺部穿三个孔,严重感染。不得已,王光连从战场上退了下来。
勤俭持家,传统固本薪火传
“8岁就开始要饭,15岁你爷爷去世,地主用三斗高粱,扒了咱们家的三间茅草房,你奶奶只好带着俺兄弟仨去逃荒。在山西陵川县逃难路上,遇到八路军武工队,参了军才有口饭吃……”
这些唠嘘话儿,在他儿子王连民的耳朵里,都快磨出茧子了,“一开始吧,跟听云话样哩,没感觉。听的多了,还就听上瘾了。越听越感觉心里的烙印越深,那就是叫忆苦思甜,勤俭节约,不能奢侈浪费。到了八十岁,亲戚朋友和村里人都撺掇着要年年给他祝寿,都给他挡回去了。生日那天老规矩,一碗面条伴青菜,就算过了。”
“俺爷爷辛苦一辈子了,奶奶去世时想好好操办操办,可俺爷就硬是不让。”王光连三十来岁的孙子王现磊说,“我结婚时候,不盖新房,想把旧房子拾掇拾掇。可俺爷宁愿搬到配房里住,也不让装饰一下。这几年过去了,觉得还是爷爷的主张对,有刚还是得用在刀刃上。今后一定把爷爷的这种精神当作血脉传承的根本!”
现如今,吃菜不挑肥拣瘦,吃米饭碗里不剩米粒,能节俭的绝不多浪费一点,已经成为全家人的墨守成规。
清正廉洁,耿直无私一脉承
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功劳关系为自己家里和孩子们办过一件私事。原北疆军分区司令员、双枪李向阳的原型——郭兴等,好多战友经常打电话关心他的生活,想帮助他解决子女的就业门路,都被他“规矩不能坏了”一句话给顶回去了。至今,王老的儿子和孙子都是在外地打工,自力更生无悔言。
五十年代带病退伍后,为解决村里的发展困境彻夜难眠,最终还是舍弃了乡武装部长的职务,至今没有享受退休待遇,也不愿向组织提任何要求。在他清正无私的影响下,儿媳妇李秀菊毅然放弃了村里小学教师的岗位待遇,从村民小组长到村干部的20多年来,走东家串西家,和村里群众掏心窝、唠家常。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,她第一个知道。谁家婆媳不和,她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